《持續買進》讀後心得 – 買進很簡單,但是持續很不容易
一位交易員的自白
還記得我在銀行擔任交易員時,當時年少輕狂,總覺得自己在學校、金融市場學了十八般武藝,不論是操盤銀行的部位、或是自己投資的個股,別人都只能當顆韭菜,好好地任我宰割。
所以,每天除了認真鑽研總經、財報等基本功外,也花了大把時間盯盤、想辦法從同業打聽消息。看著電腦螢幕上的數字跳動,心情也像是雲霄飛車般起伏。
只是有一天,看著一整年的績效表時赫然發現,我只是靠著會計準則讓帳面看起來賺錢,頓時感到沮喪。原來,我才是那顆最大的韭菜…(延伸閱讀:我的顧問之路 - 從交易室操盤手到家庭財務醫生)
《持續買進》作者尼克·馬朱利,也曾有類似的過程。甫接觸投資的他,認真賺研各項投資書籍、讀過每封巴菲特致股東信,試圖找到投資理財的聖經。然而,走過這一遭才發現,釐清自己想過什麼樣的人生、擬定好適合自己的理財計劃、認真執行、持續買進,就是最簡單的方法。
然而,儘管這個方法很簡單,卻沒多少人做得到。因此,作者提出各項的實證研究數據,試著告訴大家,將投資理財「化繁為簡」,把時間投注在自己重視的事務上,才是讓人生幸福感最大化的方式。
有趣的是,我們可能會以為,《持續買進》的重點是投資,但是作者卻是先談儲蓄,這也跟我們過去一直強調的類似,投資要成功,關鍵並不在選擇投資工具、擇時進出。
儲蓄
「你應該存多少錢」
「如何存更多錢」
「如何無罪惡感的花錢」
這邊作者指出,「量入為出」是過往主流的理財觀念,總是叫人要一味的省錢,但這樣的方式並不適合所有人。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是先釐清自己想過什麼樣的生活,才是花錢的唯一正確方式。只是,可能礙於篇幅,對於如何釐清花錢方式,作者並未著墨太多。
「收入提高,可以花更多錢嗎」
「你該不該舉債」
「你該租屋還是買房」
「如何存錢以支付頭期款與大額花費」
「何時可以退休」
以上是我們人生過程中,會一直面對的財務問題。這邊雖然有提出實證數據,但多是屬於美國研究,不見得完全是台灣的社會樣貌,不過仍有許多原則值得參考。例如:財務目標的時程是決定如何存錢的最重要因素,作者認為,三年內的目標,就乖乖儲蓄就好,時間拉長,才使用適合的投資配置組合。(延伸閱讀:除了頭期款外,買房還需要留意什麼?財務顧問3個重要提點,讓你安心成家)
上面的那些問題,都是我們在顧問服務過程中,常常被問到的問題。不過,如同作者提到的,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,會隨著每個人的情況而有所不同,沒有統一的解答,還是要靠讀者自己一步一步去摸索,才能有適合自己的答案。
投資
「為何你應該投資」
「你應該投資什麼」
「為什麼你不該買個股」
「為什麼不該擇時進出」
來到投資的章節,一上來就是投資的what、how、why,這也是我們過去一直不斷強調的觀念了,作者也提出一些實證資料,包括:1926年以來,股市報酬僅由4%的個股創造、一次買進優於分批買進等等。我也曾在《精準投資》提出,只要能夠長期持有,就算我們沒有時光機預知市場的低點,也能獲得相當優渥的投資報酬。(延伸閱讀:投資冷知識,你能答對幾題?這些冷知識背後隱含的3個長期投資原則)
「為什麼投資靠運氣」
「為何不該害怕市場波動」
「如何在危機時期買進」
「應該在何時賣出」
一樣是破除投資迷思篇,其實最高指導原則就是「不要去管市場,持續買進就對了」。至於賣出的時機點,並不是去猜測市場的高點,而是在再平衡或是財務目標時間到達時賣出。
本書適合哪些人
作者在每一章的開頭,都會先說一個小故事,用故事比喻的方式,讓我們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,後面再搭配實證資料,會比較好下嚥。對於投資理財已經有一定程度涉獵的人,會比較好吸收。
不過,對於投資理財小白來說,可能就會有點吃力了,而且對於如何實際執行書中所提的原則,制定自己的理財計劃,較無著墨,還需要搭配其他書籍才行。
儘管如此,本書仍是相當令我驚艷,因為書中的許多觀點,都與《精準投資》不謀而合。下一篇文章,我再來整理兩書相同與相異之處喔。(延伸閱讀:《精準投資》分享會、專訪、推薦整理)
想制定自己的理財計劃卻不知道該怎麼開始
張貼留言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