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T1債券是什麼?為什麼銀行自己沒買,卻賣了16億給財管客戶?
圖片來源:路透社 |
瑞士第2大、全球第38大的銀行瑞士信貸爆出危機,瑞士當局緊急果斷宣布由瑞士銀行收購,阻止危機擴散。然而,這場危機終究還是有投資人受傷,投資瑞士信貸AT1債券的投資人,被瑞士當局宣布將全數減記(Write-off),也就是一毛錢都收不回來的意思。
瑞信AT1債券是什麼
AT1是Additional Tier 1 capital的縮寫,意思是這類的商品雖然有像債券一樣每年配息的特性,但是一旦發行債券的銀行發生危機,債券的本金就會被用於吸收損失,其性質比較偏向股票,所以實際上的風險是相當高的,而這也是為何必須用高配息來吸引投資人購買。
此時我們或許會說,這麼高風險的商品,怎麼敢買?但是面對每年高達7.5%的配息,又有多少人把持得住,或是認真看看債券的條款呢?
我下載了這支債券發行時的公開說明書,條款中明明白白的指出,監管機構完全擁有權利宣布將債券減記,而且說明書中還以粗體註記,確認「購買此債券的投資人都同意監管機構擁有這樣的權利」(如下圖)。
今天並不是說銀行不能銷售這樣的商品,而是在銷售過程是否保持中立客觀,清楚讓客戶知道所有可能的結果?還是避重就輕,只大聲強調「高報酬」或「高配息」,卻小聲提醒「高風險」?
客戶曝險高達41億,金融業卻毫髮無傷
由於事關重大,金管會緊急統計了國內持有瑞信AT1債券的情況,統計結果國人透過各種方式持有的瑞信AT1債券,合計達41億元,其中有16億元是透過銀行財富管理購買,受災人數是77人。
從上面的數字來看,每個受害的投資人平均持有超過2,000萬,顯然都是「大戶等級」,或許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比較無感,甚至有酸民開嗆,說這些大戶活該,感謝瑞信讓財富重新分配。(事實上開嗆的人也沒分配到錢)
但我們仔細想想,若有無辜的投資人,為了每年的7.5%配息,就把2,000萬的退休金都投入到瑞信AT1債券,原本期待每年領取150萬安養天年,倘若遇到這樣的事件,未來的退休生活該怎麼辦?
更讓人訝異的還在後面。銀行賣了16億的瑞信AT1債券給客戶,那麼銀行自己持有多少呢?答案是:0。
也就是說,銀行自己都不買的商品,卻賣了16億給客戶。
當然,銀行的投資部門與財富管理部門彼此是獨立的,也不用大驚小怪。但是銀行的投資部門,購買這類商品前,可能必須經過專業投資人員分析、投審會審核、董事會決議等層層關卡,才會做這類的重大投資決策。
然而,回到一般投資大眾身上,我們在購買商品前,是否也都做足了功課呢?推薦商品的人,會一直多費唇舌,提醒我們可能有哪些潛在風險嗎?
如果,金融理財環境再更好一點…
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,總是相當感慨,倘若國內金融理財環境再好一點、金融機構多在意一點客戶的血汗錢,而不是只在意銷售的手續費收入,這樣的憾事是不是就會少一點?像是:
- 金融業是否願意調整業績考核制度,以客戶的資產成長為主要指標,而不是銷售商品的手續費收入?
- 投資人購買商品,是否願意做更多功課,清楚了解商品的特性,也願意承擔所有的結果,不論這個結果是好是壞?
今天如果投資人都有良好的金融素養,銷售端發現無利可圖,或是找不到太多待宰的肥羊時,自然就會導正金融機構回到正軌。當客戶都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時,只看重自身利益的銀行終將被淘汰。
金融理財環境正在變好,但是還遠遠不夠
以前看到這類新聞,總會生氣金融機構怎麼可以把客戶的信任踩在腳底;但是現在,我氣的是自己做得還不夠多。
成為財務顧問近四年以來,很高興有許多的朋友們,願意在此時的金融理財環境下,選擇非主流的獨立財務顧問,我們都見證著金融理財環境正在變好。
但是,目前的改變還遠遠不夠。今天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持有瑞信AT1債券,可以抱著輕鬆看熱鬧的心情。但是,給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,一個更加健全的金融理財環境,是身處此刻的所有人,不可避免與推卸的責任。
張貼留言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