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問費用怎麼算?收入完全來自顧問費的獨立財務顧問收費模式(Fee-only)
最近半年來,不論在定方或是個人部落格,有不少留言預約諮詢、並且進入顧問服務的客戶。當我們詢問客戶為何選擇定方時,歸納發現有一個原因,幾乎是所有人都會提到的,就是定方沒有銷售金融商品,讓他們比較安心。
難道說,社會大眾已經受夠被推銷金融商品了嗎?
----
正在為保險或投資傷透腦筋嗎?股市起伏、物價飛漲,卻找不到適合的投資方式,該怎麼辦?我是國際特許財務分析師CFA,善於拆解金融商品、破除金融話術。不銷售金融商品,讓我更能夠客觀分析商品優劣,歡迎點我了解獨立財務顧問服務項目,為理財做出最好的選擇!
----
財務顧問的三種收費模式
參考美國的個人財務顧問協會(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rsonal Financial Advisors, NAPFA)的文章,獨立財務顧問的收費模式可分類為三種:Fee-only、Commission-based、Fee-based。
Fee-only:收入完全來自跟客戶直接收取的顧問費
定方就是屬於這種收費模式。顧問的收入僅來自於跟客戶收取的顧問費,顧問費的計算可能是以時薪計算、收取固定的金額或是依照客戶資產高低收取固定比例(例如0.5%)的顧問費。
在定方,我們雖然沒有銷售金融商品,但是仍然會有明確的建議提供客戶做決策,而這些建議都會是從生活模式、財務目標等出發,一步一步制定人生財務計畫,才挑選出合適的金融商品來執行計畫。
如果客戶本身有信任的相關金融從業人員,例如理專、保險業務員等,可以交由他們協助購買建議的金融商品,顧問則是陪伴客戶,確保執行結果與計劃相同。如果客戶沒有認識的金融從業人員,也可以由定方認可的合作方協助執行
重點來了,即使是由定方轉介紹客戶,我們也沒有向合作方收取任何分潤。我們篩選合作方時,會先檢視合作方所提供的商品、服務是否有符合客戶規劃上的需求,同時也讓合作方知道,定方其實是監督的角色,如果提供的商品或服務不符合標準,未來就不會再轉介紹客戶了。少了「分潤」這層利益關係,我們更可以大聲捍衛客戶的權益,確保客戶得到應有的服務。
Commission-based:收入主要來自銷售金融商品的佣金
這樣的模式,較容易讓人擔心,當顧問的利益與客戶的利益衝突時,顧問會如何建議?但這也是目前金融產業中最常見的模式。
Fee-based:收入來自顧問費以及佣金
同時有顧問費以及佣金收入的模式。
然而,殘酷的是,只要收入與佣金有所連結,對於客戶來說就難以辨識「到底顧問是為了我著想、還是為了佣金著想」。目前當然也有不少「視佣金如糞土」的從業人員,然而這樣的人真的是產業中的異類。畢竟,制度的設計若是要考驗人性,最終的結果就會是「劣幣驅逐良幣」。
客戶、顧問、合作方三者間的關係
像這樣Fee-only的獨立財務顧問模式,對於客戶、顧問、合作方三者的好處會是什麼呢?簡單將我的看法整理如下:
完全透明的費用揭露
定方所選擇的Fee-only模式,在台灣目前的金融環境中相當少見。然而,並不是說採用Fee-based或是Commission-based的模式,就找不到好的顧問。
我認為,如果能做到完全透明的費用揭露,包括:服務者實際拿到佣金、手續費的金額,轉介給第三方的分潤金額等,客戶對於顧問立場的疑慮就會大大地降低。因為,只要提供的服務有價值,客戶絕對是願意付費的。
而在客戶這一端,除了詢問商品、服務的細節,也要追問相關費用揭露的情況,只要客戶重視揭露狀況,銷售端自然也會開始重視。
一條簡單的路
儘管Fee-only這樣的模式不多見,而且甚至不被看好,理由像是:台灣的理財環境沒有付費的觀念、養不活自己等等,但我們還是選擇了這一條簡單、但卻不好走的路,回歸到「提供服務、收取對價」這樣單純的關係,也很高興這樣的堅持,能被越來越多人看見。
延伸閱讀:三個面向解析「獨立財務顧問」,找顧問做財務規劃,會不會失去生活的掌控權?
張貼留言
0 留言